商标是一个企业的标志,也可以说是一个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代表的是一个企业的形象。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在商标品牌方面没有做足准备,很可能栽跟头。就连苹果这样的行业巨头,也曾因为商标吃了不少大亏。
花800万美元买商标
2018年4月27日,汉王科技发布公告称,已与苹果公司(APPLE INC.)签订了一份关于海外多国非注册商标权益转让的《协议》文件。
根据协议,为了在一项非注册商标事宜上与苹果寻求友好解决方案,汉王科技将一项海外多个国家非注册商标相关权益转让给苹果公司。苹果公司将分六期支付总对价款项800万美元。
其实多年来汉王科技和苹果之间的“i-phone”商标之争不断。资料显示,2004年,汉王曾向中国商标局申请“i-phone”商标,当时苹果公司还没有推出后来风靡全球的iPhone手机,汉王当时的想法是将该商标用于推广旗下的一系列手机产品。
2009年6月,“i-phone商标仍在汉王手中”的消息被曝光,当时苹果iPhone也一直在寻找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由于根据国际通用的商标注册原则,同一群组里的近似商标多半会被否决。苹果的iPhone如果想进军中国市场,将承担商标侵权风险。
随后,在汉王科技招股意向书显示,2009年7月,汉王与苹果公司达成协议,将“i-phone”商标转让给苹果公司,协议金额大约为2500万人民币。
据悉,这笔收入约占据汉王科技2009年净利润的近30%。目前,“i-phone”申请人已由汉王科技改为苹果公司,并备注称该商标已经转让。对苹果公司来说,也就消除了iPhone进军中国市场的法律障碍。
不得不说,苹果公司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科技公司,在商标路上也是充满了波折,不过最著名的要数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的iPad商标争夺案。
3.8亿拿下iPad商标
2000年,当时苹果并未推出iPad平板电脑,唯冠旗下的唯冠台北公司在多个国家与地区分别注册了iPad商标。
2001年,唯冠国际旗下深圳唯冠科技公司又在中国内地注册了iPad商标的两种类别。
2009年12月23日,唯冠国际CEO将10个商标的全部权益转让给英国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其中包括中国内地的商标转让协议。协议签署之后,英国IP公司向唯冠台北公司支付了3.5万英镑购买所有的iPad商标,其后英国IP公司以10万英镑的价格,将上述10个iPad商标所有权转让给了“苹果”。
2010年,苹果向法院请求判决“iPad”商标权的所有权,并向深圳唯冠索赔相关费用。该案经过三次开庭审理,最终判决驳回苹果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
2012年02月17日,惠州市中级法院已经判当地苹果经销商构成侵权,禁止其销售苹果iPad相关产品。这是国内法院首次认定苹果商标侵权。
2014年6月,广东省高院通报,苹果支付6000万美元(约3.8亿人民币)一揽子解决IPAD商标纠纷。这意味着,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维持四年的iPad商标权属纠纷案圆满解决。
因此,企业在日常经营的过程中,更需努力提高知识产权意识,提前充分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布局和管理,积极咨询专业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做到未雨绸缪,防止落入商标侵权纠纷的漩涡,以免对企业的前程和未来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