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标博士!登录 | 注册 |  微信登录
扫一扫关注我们
祸不单行!市值蒸发260亿美元后又被告专利侵权,苹果扛得住吗?
2018-11-07 阅读量 527

 苹果遭华尔街降级,最近苹果可谓风波不断,一方面和专利流氓高通打的不可开交,另一方面,又因为新iPhone的销量滑坡,甚至股价出现了“滑铁卢”。

 

股票大跌风波尚未平息,这不?11月5日又迎来侵权案件!一家只成立8个月的公司状告苹果涉嫌侵权其11项专利,然而诉讼申请让人匪夷所思。

 

库克涉嫌侵权11项专利

 

 

 

北京时间11月6日上午,据美国科技媒体报道,当天苹果遭到Dynamic Data Technologies(以下简称Dynamic Data)起诉,控诉其产品侵犯了本公司视频传播、处理和优化等有关的11项专利。

 

侵权专利

 

该侵权案件于11月5提交给美国得克萨斯州东部地区法院,据悉,这11项专利虽然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但都是与视频有关。被告苹果公司旗下涉嫌的产品有Apple TV、iPhone、iPad和某些版本的iOS系统。

 

Dynamic Data指控苹果侵犯的具体专利:

 

第一项专利是在视频流媒体播放中改善画质的技术;

 

第二项专利是采样率转换中的颜色键保存;

 

第三项专利是通过评估图像中一组像素的运动矢量,来跟踪视频中物体的位置。

 

除了上述三项专利外,苹果侵犯的专利还包括减少内存和总线性能要求的视频叠加处理器技术,在编码和解码视频流媒体数据中减少处理时间和能耗的技术,以及用于“运动评估”的技术。

 

Dynamic Data诉讼申请法院判处苹果加倍赔偿其专利损失、支付其律师费用、赔偿其他应得款项。并声称,苹果侵犯其专利的行为是“明知故犯的、毫无节制的、恶意的、明目张胆的”,它要求苹果赔偿其经济损失,承担其律师费,并采取其它补救措施。

 

苹果方面也第一时间对此诉讼事件正面发声,称原告公司属于“专利流氓”。

 

苹果公司原告是只成立8个月的“专利流氓”

 

在这起诉讼中,有许多迹象表明,这起诉讼是由非执业实体组织发起的“专利流氓”案件。Dynamic Data总部位于特拉华州,并未开展实际业务,是今年4月刚刚注册成立,截至目前只成立了8个月。除了苹果公司,该公司还对一些大公司提起了诉讼,包括谷歌、AMD、微软。

 

一家刚成立了8个月没有实际业务往来的公司居然控告苹果侵权!要知道苹果独家iOS系统从发布到现在已有12年历史,而从原告提出的诉讼要求上看也挺让人匪夷所思的,目的很简单,拿钱了事。

 

除了苹果公司,该公司还对一些大公司提起了诉讼,包括谷歌、AMD、微软。难道原告真的是苹果口中的“专利流氓”?

 

目前Dynamic Data Technologies对苹果的侵权诉讼还在审理中,一切结果尚需等待官方实锤.

 

苹果为何屡遭“碰瓷”?

 

这并不是苹果第一次遇到“专利流氓”,最近一次“侵权”事件是今年10月被澳大利亚计算安全公司Uniloc告上法庭,该公司认为苹果侵犯了其关于设备最初连接无线网络时配置的相关专利,这场官司官方尚未给出结果。

 

俗话说得好“树大招风”,标博士认为,苹果屡次遭遇此类“碰瓷”事件可能是因为公司本身实力雄厚、技术极致,加上以前又的确被坐实侵权,看来苹果是别想摆脱专利纠纷了。

 

祸不单行,市值蒸发上百亿

 

不得不说,苹果近期还真是一茬接着一茬,11月6日公布季度财报后股票大跌,首次跌破1000亿美元市值,当天市值蒸发近260亿美元,股神巴菲特当天也受其股票大跌损失了近37亿美元。

 

近期又因产品销量不及预期,已通知供应商鸿海、和硕停止增加iPhone XR生产线,每天减产量约10万台,减产量25%。从而导致亚洲股市如瑞声科技等相关合作商股票大跌,瑞声科技受影响累计跌幅超6%,苹果概念板块也跌了超14个点。

 

“专利流氓”的目的

 

所谓的非专利实施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专利流氓”、“专利蟑螂”等,这些公司是没有实际生产产品的。而它们起诉苹果、谷歌等这些大公司的最终目的就是侵权赔偿或者接受这些“专利流氓”公司的专利许可。

 

特别是在苹果公司的新产品发布的时候,苹果公司更加不希望自己成为被诉讼的对象。所以,一旦在这种关键时间节点收到专利诉讼通知,苹果选择私下和解所支付的费用会远远低于卷入专利纠纷造成的市值损失,而且选择应诉还存在败诉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专利流氓”公司便能相对容易地通过专利许可达到不起诉而能获取苹果公司收益的目的,苹果就自求多福吧。